央廣網北京12月2日消息(記者唐婧)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《天下財經》報道,專題報道《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》本期推出:讓金融助力“老有所依”。
近兩年,北京的尹先生越來越關注自己的養老問題。去年11月,個人養老金賬戶剛剛推出,他就開了戶。
尹先生說:“存了12000元,然後我就把這12000元在養老金賬戶裡購買了5年定期,6月30日報稅的時候給我節稅省了1200元。我覺得養老金賬戶這個產品挺好的,也爲我以後養老做了一個儲備。”
前不久,北京一家舞蹈培訓機構的老師小金購買了一款專屬商業養老保險。雖然年齡還不到30歲,但是她已經開始未雨綢繆,爲自己的養老作打算。
小金說:“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是開了一個賬戶,發了工資之後又追加了一點,這樣的繳費方式比較適合我,壓力也比較小一點。”
隨着我國人民羣衆生活水平和平均壽命的提高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購各類養老金融產品,爲“老有所依”增添保障。在此背景下,個人養老金、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等產品的創新實踐,爲金融服務人民羣衆多樣化養老需求,寫下了生動註腳。
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,要做好科技金融、綠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養老金融、數字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。中國(深圳)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所長餘凌曲說,養老金融被列入國家金融重點工作,主要是因爲它有極大的戰略意義和市場空間。
餘凌曲指出:“伴隨着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提升,我們養老事業的發展,養老金的保障成爲重大的社會問題,需要通過金融的創新、養老保障來爲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服務;我們從成熟的發達國家經驗來看,很多資本市場創投的最主要的投資者就是養老金;現在養老金融本身是一個長期的金融服務,需要各類金融市場、財富管理機構,針對家庭、個人這種專屬的、個性化的養老金融需求來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。”
稱「人質釋放名單包含死人」加薩停戰談判陷僵局 以總理下令返國
近年來,我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,加快發展多層次、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,養老金融發展蹄疾步穩,羣衆享受的金融服務日益豐富。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一年以來,吸引了超過4000萬人開立賬戶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,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累計保費規模50.8億元,投保件數42.9萬件,發展勢頭良好。
雖然養老金融產品更趨多元、覆蓋人羣也更廣泛,但目前來看,和羣衆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。
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說:“可以看到雖然各個金融機構出臺了大量的產品,也得到了監管部門的批准,可以有稅收優惠,但是它的綜合能力不強,也就是說多個金融機構共同來設計的這種爆款產品,能夠適合大衆需求的這種非常明顯的‘網紅產品’其實還是沒有的。因爲沒有這樣的產品,消費者在衆多的產品當中,按照自己的想法,在金融素質還不夠的情況下去選擇,經常會有一些問題。”
炸雞桶買1送1!拿坡里「八塊酷滋桶、胡椒雞翅」買一送一 NENE Chicken「炸全雞」實現吃雞自由
更好服務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,是金融業的重要職責。而發展養老金融,也是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。那麼,接下來應該如何做好“養老金融”這篇大文章?
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爲,從供給端來說,應該進一步提升養老產品的數量和質量,從需求端來說,應該完善相關政策,構建監管機制,進一步規範養老金融市場的秩序,維護消費者權益。
田利輝說:“特別是需要建立養老金融的機構准入制度,不是什麼機構、什麼人隨便都可以做養老金融的。因爲養老金融涉及一個相對脆弱的羣體,一定要有規範的機構來開展規範的服務。同時,光有了這些機構,老年人沒有自我的投資意識和養老規劃意識,養老金融市場也很難發展起來。所以要引導社會認知和文化觀念的改變,提升大家對於養老金融產品的接受度。”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繫:[email protected],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。